孙亚茜
马克思主义学院
我们时常会想:“过时、错误的思想理念在当今是否还可以发挥其作用?”社会处于不断进步和永恒发展之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无论是理论、还是科技,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在快速变化。然而,面对先前的观点,我们不应该完全摒弃,而应该在其基础上坚持肯定性与否定性的统一,辩证的看待。
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社会分别以否定性和变革性的维度及肯定性和建设性的维度进行了理性分析。这部著作中,马克思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认为社会终要引向社会主义以及无产阶级专政。但是,在阐述过程中,他并非全面抨击,而是首先介绍了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发展的过程,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其次证明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难以适应生产力变革,产生“生产过剩的瘟疫”、“商业危机”等等;最后阐述了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证明无产阶级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黑格尔是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把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将形而上学这一概念发展到了极致。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断探索与发展,被证明世界应该是唯物的,而不是唯心。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并不是全面否定,而是将德国古典学,其中的代表之一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作为自己的理论来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学说。
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作为唯物主义三个阶段的最初形态,在古代曾占据辉煌地位。如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等等。然而这一观点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存在着直观性的缺陷,缺乏科学的论证。进而发展到了历史唯物主义。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并非抛弃了旧哲学,而是对其全面清算和批判继承,才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对于旧的传统文化的态度亦是如此,应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于那些封建、古老、完全过时的文化体系应该全面废除,而对于那些对当今仍有价值意义的文化,应提取出来,继续保持与发扬,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生活中,对待所有事物都是如此,总之,我们应该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态度。
社会交往融入着思维超越,又融合着实践批判。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都不应该抛弃以往存在的经验与历程,更应该将过去与今天结合,将今天与未来结合。带着否定性与肯定性、建设性与变革性统一的眼光辩证的看待生活中的小事与大事,将哲学的辨证理念贯穿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