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学校园的自杀现象及暴力行为越发频繁。全国每年约有3000名大学生非正常死亡。[[1]]各大高校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重视,但实现全体大学生心理健康仍需一段时间。面对当代大学生较高层次生长需要未得到充分满足的现状,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当务之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相关”逐渐显现。
时间上,高校新生入学伊始开设思政理论课,可以与中学政治课程保持较好的衔接。由于部分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由于学校将心理课程当作“摆设”以应付各种检查等原因而未能深入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错过了初中阶段这一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有利时期,造成对大学阶段所开设的相关课程较为陌生甚至忽略其重要作用的现象。利用思政教育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较早的接触到心理健康教育部分内容,可以为之后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上,思政教育作用对象是人。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进行思政教育,就是引导青年大学生塑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道德品质,激发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动性,进而推动人与社会共同全面发展。这与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相似性。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挖掘潜能,培养其乐观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二者都是作用于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并引导其产生恰当行为、高尚品质的思想教育活动,可谓殊途同归。
教学内容上,思政教育内在地涵括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部分成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适应人生新阶段”等章节尤其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政教育得以深入的切点。此外,马克思、毛泽东等伟大历史人物健康积极的思想引领也体现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上的部分融合,对思政教育的发展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
育人目的上,我国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多次提出“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甘肃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启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百千万工程”是健全大学生心理品质的重要举措;我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利用红色资源,建构红色育人模式,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功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思政教育的参与和引导,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应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该文选登于《南湖评论》第一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林飘/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