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嘉嘉
马克思主义学院
当这两个词组出现在我的面前,我的大脑首先是一片空白的。接着从浅层次区分,我能思考到的只是“批判”和“武器”两个词交换了位置,词性可能发生了变化,前者侧重点在“武器”二字,后者侧重点在“批评”二字,思路到这里便戛然而止。对于这两个词组想要阐释的观点和它的出处毫无认知,思维也由此陷入僵化状态,找不到突破口。
通过唐书记的简单说明,我了解到这不简单是两个词组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阐述出自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马克思在这段话中想要阐述的哲学思想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在了解出处的基础上,我才感觉到两个词的分量涵盖的哲学色彩是非常丰富、浓厚的,羞愧于自己的无知。对于这两个词的解读,我从唐书记的身上学到了两点:第一,对于文章要想有深层次的理解,必须要咬文嚼字,细细琢磨。就拿“批判”与“武器”来说,“批判”一词囊括两层意思,即舍和取,对于消极、错误的东西果断剔除,对于积极、正确的东西持续传承。而“武器”一词也有两层意思,即保护自己和对付敌人。这样就从汉语言文学角度理清了两个词语的含义。第二,要善于多角度思考,灵活运用所学。就唐书记自己学习的感悟来说,就是要抓住两个方面,即理论水平与写作能力。
最后,再次回归到这一问题点上。根据对原文陈述的解读,我才恍然大悟。“批判的武器”实际上指的是理论,“武器的批判”指的是实践,也可以说是物质力量。理论不能代替实践,理论正确与否必须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人的实践也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但是理论想要有说服力,必须具备科学性和应用性两大条件。这样我就更进一步理解了“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的内涵。
通过本次老师讲解与学习资料解读,我增长的不仅仅是对原著知识、学科知识,更多的是我也发现了语言的巨大魅力,同时,我也为马克思的批判性思维以及他在哲学领域内的伟大创造所折服,他让我明白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扬长避短,也要学会进行深层次的思考。